馬小釘體弱多病,經(jīng)常被馬大壯半夜抱著去找大夫。
最厲害的一次是嘴吐沫翻白眼,鎮(zhèn)衛(wèi)生院的醫(yī)生都沒招,兩口子蹲在醫(yī)院門口哭,被一個下班的老醫(yī)生看到了,他把馬大壯拉到一邊,對他說:“你這個孩子是中邪風(fēng)嚇著了,在這里是看不好的,都這樣了在不治孩子就沒命了。
你去東面十里的龍河村,那里有個李老麻麻會看這個病,現(xiàn)在反西舊,禁止搞封建迷信,她不給看你就多說好話,求求人家,知道了不?
不要說是我告訴你的,就說是聽走路的人說的,明白了”?
馬大壯兩人千恩萬謝,抱著孩子就往東走。
晚上七點了,下著小雪,兩個人饑腸轆轆的趕路,沒心思吃飯,想吃也沒有賣飯的,那個年代只有國營飯店,按點上下班 ,還要糧票。
兩個人磕磕碰碰的走著,雪越下越大,馬大壯在前面提著馬燈(帶玻璃罩子的油燈),三妮抱著孩子在后面跟著,一邊哭一邊走。
遇到村莊就去敲門問路,在夜里十點的時候終于找到了龍河村 ,問著了李佬麻麻的家,敲了好一會門,出來一個漢子,他悶聲悶氣的問:“大晚上的你們敲門干啥”?
馬大壯趕緊說明來意,那漢子砰的一聲把門關(guān)上 ,“你們找錯人了,俺娘不會看病”,說著就進屋了。
兩個人沒辦法繼續(xù)敲門,半天沒動靜,馬大壯急眼了,用力的砸。
那漢子拿著一根棍子就出來了,開門指著馬大壯說:“你想弄啥?
拆我家大門是不,告訴你了俺娘不會看病,你聽不懂人話”。
馬大壯哭求著說:“大哥,真不想砸你們家大門,我們七點從鎮(zhèn)醫(yī)院敲門問路往這來的,孩子在鎮(zhèn)醫(yī)院看不好了,眼看就沒命了,求求你們了,讓大娘給看看吧”。
大壯媳婦三妮掀開包被(用棉花做的小被子)給漢子看馬小釘?shù)臉幼?,那漢子看了一眼孩子嘆口氣說:“你們跟我進屋,能不能看我說了不算,俺娘說了算”。
“哎哎哎!
給你們添麻煩的大哥”。
跨進大門進堂屋,屋中間燒著一堆柴火,煙氣繚繞,快凍僵的馬大壯兩個人感覺腿腳又是自己的了。
火盆不遠處的太師椅上坐著一個老太太,低眉順眼的快睡著了,她問漢子:“你怎么把人領(lǐng)家里來了?
我不是告訴你了不看病,你想讓大隊把我關(guān)牛棚里凍死”?
漢子諾諾的說:“娘,你看一眼吧,孩子快不行了,從鎮(zhèn)醫(yī)院找過來的。
大晚上的也沒人看見,明天有人問誰敲門,我就說是個親戚”。
老太太皺著眉說:“這冷天凍地,哎,抱過來我看看吧”。
她撐開馬小釘?shù)淖?,看了一眼,滿嘴的牙齦都腫起來了,孩子都哭不出來聲了,氣若游絲。
“你們呀,再晚來一會,邪風(fēng)鑲滿口,神仙也難救了”。
她點燃一根艾香,讓馬大壯拿著,放在馬小釘?shù)拿夹目局?br>
她兒子拿來香油和白帆。
用銀針在左右的牙齦處各扎了三針,把白帆碾碎,用香油攪拌成糊狀,按在兩邊牙齦上,又調(diào)稀一勺白帆給馬小釘送下去,然后閉著眼睛一只手掌伸開,貼著他的小肚子左揉七圈,反揉七圈,嘴里念念有詞也聽不懂說的啥。
做完這些對馬大壯老婆說:“回去按我的方法再揉一次,不要給他吃奶,明天早上還要揉一次,晌午差不多就拉屎了,拉了以后才能給他吃奶,拉完屎吃了奶就差不多好了”。
“兒啊,去熬點芋頭粥讓她兩個人吃了再走 ,這么晚了我也不能留你們,被人看見我會被關(guān)起來,你們對誰都不能說在我這里看過病,可行”?
馬大壯兩個人喜極而泣給老太太磕頭:“大娘的恩我們永遠記著 ,等日子過好了一定來重謝您”!
馬小釘長大后他娘每每當(dāng)說起那次看病都淚眼婆娑 ,一遍一遍的叮囑馬小釘,一定要記住李奶奶,那是救命恩人。
馬大壯人實在認死理,過得再窮也知恩圖報,他把糧票攢著買果子點心,每年過年的時候都去看望李老麻麻,沒糧票就攢錢買別人的,用糧食換,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
馬小釘五歲了,穿著開襠褲滿街跑,瘦瘦巴巴的像個猴子,比同齡的小孩矮了一頭。
但皮實的很,別的小孩打不過他,他領(lǐng)著一幫同齡的十一個小孩偷生產(chǎn)隊的菜 ,鉆柴火垛,偷了豆子換豆腐吃 ,上躥下跳滿村的作。
老支書卻護著他,每次被抓住也不打他,看見馬大壯打都不行。
村里很多人有意見,為此老支書還在開全體社員會的時候說了兩嘴:“誰小時候沒作過,你們嫌棄小釘領(lǐng)著你們家孩子作,那你倒是讓自己孩子帶領(lǐng)著他啊,只要不偷錢不偷糧票,不罵人不無緣無故的打人就行,馬大壯在家沒少揍這孩子,這小子長不歪,我眼亮著哩。
別對著大壯家桑罵槐的 ,我不慣著你們這臭毛病。
別說是個孩子,你們一個個的都幾十歲的人了,下工摘個豆角,揣個棒子(玉米),還有的半夜去菜園子扒地蛋(土豆),你們有誰沒干過?
我就敢說他馬大壯家沒干過這些事。
不都是為了張嘴嗎,能吃飽誰去偷雞摸狗?
都積點口德,別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見自己黑”。
老支書的一番話說的大伙啞口無言。
隊長劉大海撇了撇嘴,暗自嘀咕,馬大壯八竿子打不出一個屁的貨,他這兒子能有出息?
你這老家伙土都埋到脖子了,還能護著他幾年,老子當(dāng)上支書 以后照樣收拾他,包括你這個倚老賣老的子女。
村里大多數(shù)人在那個年代還都是比較善良的,沒攀比,沒曲里拐彎的壞心眼,這也鑄就了他們一生平凡。
沒文化,沒走出大山幾里路,最遠的也就是到鎮(zhèn)上 ,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吃上白面饅頭,過年過節(jié)能吃點肉。
也正是那個年代,人心齊 好管理,每年冬天都會冬季大干,開溝挖渠打水庫 ,填澤為地,開荒成園,把農(nóng)田基礎(chǔ)建設(shè)搞的旱澇保收。
分田到戶以后都能吃飽穿暖了。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民風(fēng)是真的好……
小說《景王城》試讀結(jié)束,繼續(xù)閱讀請看下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