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興有備而來,自然不會被這么簡單的問題難住。
“父王,要在附近種植稻谷可能沒有多少地方,但如果種植耐寒的六谷(玉米)、甘薯(紅薯)這些農(nóng)作物不需要水田,坡地就行,產(chǎn)量比稻谷高很多。
雖然吃起來沒有大米好吃,但起碼不會挨餓,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啊?!?br>
六谷和甘薯在中國己有小規(guī)模種植,李定國并不陌生,知道李嗣興所言非虛,自己和那幫朝廷重臣怎么就沒人想到。
這是上天賜予的麒麟兒啊,這主意簡首是救命之策,李定國瞬間感到無比自豪。
“嗣兒此計甚好,此計甚好。
說吧,要父王給你什么獎勵?
只要為父能做到都會盡量滿足你?!?br>
李嗣興沒想到父親高興至此,竟然許下這么大一個承諾,自然是打蛇隨棍上。
“父王知道,火槍只有集中使用威力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出來。
當年援助大明抗清的佛朗機300人火槍隊就能抗擊上千建奴,可見其威力。
如果父王能集中所有火槍給我營,孩兒定會為大明訓練出一支戰(zhàn)無不勝的火槍營?!?br>
臥槽,李定國終于明白了,這小子說了大半天原來在這里等著自己,好重的心機。
不過他沒有半點不快,誰讓這小子是自己的種呢。
“你和為父說實話,有多大把握?”
“孩兒不要普通火銃,只要佛朗機火槍和魯密銃,而且父王還要把工部的工匠們全部調給孩兒。
如能滿足這兩個條件,孩兒至少有八成把握。”
李定國稍微思考一下便說道:“好,為父都答應你。
希望你不負為父重托,為大明而戰(zhàn)?!?br>
正如李嗣興所說,在北京紫禁城里的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接到了云南前線傳來的敗報后是勃然大怒,當場就把奏章丟在地上大罵:“這個該死的吳三桂,他是豬腦袋嗎?
三萬大軍連綿20里,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偽明的伏兵,他可是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老將了,這么危險的地形竟然不派兵仔細探查,他到底想干嘛?”
索尼、鰲拜、蘇克薩哈三人是面面相覷,站在一旁不敢出聲。
“把奏章拿給他們看?!?br>
太監(jiān)小心翼翼從地上撿起奏本遞給索尼,索尼一覽奏章內容是大吃一驚,難怪皇帝發(fā)那么大火,前方的吳三桂特么根本就是在作死,砍了也不過分。
蘇克薩哈、鰲拜二人看過后表現(xiàn)也差不多,特別是鰲拜氣得更是想破口大罵。
因為涉案的將領中有他的哥哥卓布泰,完全是被吳三桂牽累所致,能不氣憤。
順治一通發(fā)泄后漸漸恢復常態(tài),他回到御座上掃了三人一眼說道:“三位愛卿,事己至此當如何善后?”
鰲拜首先起身發(fā)言:“皇上,此戰(zhàn)乃是吳三桂輕敵冒進所致,多尼、卓布泰等人不過是受到他的牽連罷了。
我大清己經(jīng)失去了快速剿滅偽明的機會,當更改策略,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推進,壓縮偽明的生存空間,最后聚而殲之。”
鰲拜戰(zhàn)功卓著,在軍中資格老,對于軍旅之事非常了解。
他首先摘清了多尼、卓布泰的責任,然后針對滅明之戰(zhàn)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這才是重點,失敗己經(jīng)是既成事實,關鍵是看清廷接下來如何采取措施,實現(xiàn)滅明大計。
鰲拜的意見很有針對性,令在座幾人都點頭稱是,蘇克薩哈立即表示贊同,而索尼在表示贊同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了鰲拜的方案。
“皇上,奴才贊同鰲拜大人所說。
而且奴才認為在大兵壓境的同時,朝廷應該對偽明進行分化,招降納叛,使他們之間相互猜疑、不戰(zhàn)自亂?!?br>
索尼的這一招雖然是建立在鰲拜計謀的基礎上,但高下立判,顯然比鰲拜高明很多。
鰲拜心里縱有不甘也只好忍著,這就是索尼的高明之處。
順治聽罷面露笑容,很是滿意的說道:“三位愛卿說的不錯,朕心甚慰。
有功當獎有罪必罰,這是朝廷法度,接下來議議對這次戰(zhàn)敗的三位主將如何處罰。”
三人一聽就沉默了。
建議處罰是件得罪人的事,但在皇上面前你不說也得說。
這次清廷共派了三路大軍,信郡王多尼是三路大軍以及中路軍統(tǒng)帥,征南將軍卓布泰是南路軍統(tǒng)帥,平西王吳三桂是北路軍統(tǒng)帥,各路都是十萬大軍,共計三十萬。
多尼是皇族、順治的堂弟,卓布泰則是鰲拜的哥哥,吳三桂則是手握數(shù)萬私兵,誰都不好惹。
這次依然是鰲拜首先發(fā)言,因為這涉及到他們瓜爾佳氏的顏面和榮耀。
“皇上,奴才認為,這次戰(zhàn)敗的主因是吳三桂輕敵冒進所致,使偽明晉王有了可乘之機,所以吳三桂應負首責,當重罰。
卓布泰次之,多尼最后,兩人均是被吳三桂連累所致?!?br>
從奏章的內容上看,吳三桂負主要責任是不爭事實,是板上釘釘?shù)氖拢K克薩哈沒有不同意見,表示贊同。
可索尼卻不這么認為。
“皇上,此戰(zhàn)失敗是吳三桂輕敵造成的,這事毋庸置疑。
這么大的失敗當然需要人出來承擔責任,但重罰吳三桂可能會引發(fā)不可測后果,皇上當可記得李成棟叛逃偽明的事件,朝廷不得不防啊?!?br>
順治等人聽到李成棟的名字,都是臉色大變。
李成棟原是李自成部下高杰的部將,后隨高杰歸附明朝,官至總兵。
弘光元年(1645年),滿清豫親王多鐸和兵部尚書張存仁征江南,李成棟率所部剃發(fā)投降滿清。
并跟隨清軍攻打浙江、福建、廣東,參加張存仁制造的嘉定三屠,擒殺南明紹武帝朱聿(yù)鐭(yù)。
順治西年(1647年)授廣東提督,加左都督銜。
順治五年(1648年)正月,李成棟與滿清兩廣總督佟養(yǎng)甲不和,結果他誅殺佟養(yǎng)甲、廣東巡按劉顯名、潮州總兵車任重等人,聚眾反清歸明。
于是廣東全境均歸附大明,李成棟也被永歷帝封為惠國公。
雖然李成棟最后兵敗身死,但給大清造成了極大損失。
而吳三桂的實力還在李成棟之上,手握關寧鐵騎以及數(shù)萬精兵,如果逼反了吳三桂,那后果就不堪設想。
最應該處罰的吳三桂根本無法處罰,這讓順治帝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