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腦子,防止小孩、僵尸誤吞(高情商)
我知道就算不要腦子,也會有人不滿意,所以懶得存(低情商)
本文特別說明,本文是真的造朱元璋的反,不是嘴上bb或者半路不造反了 ,豬腳也不是什么朱元璋流落街頭的朱子朱孫,和所謂造反只是借著造反繼承皇位的借口。而是最后豬腳會真的滅了大明再建新朝。
在那片被云霧籠罩的大明深山腹地,隱藏著一個看似平凡無奇卻充滿異樣的村莊。
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斑駁地灑在青翠的田野上,給這寧靜的畫面添上了幾分溫暖。
院子的一角,一張由粗糲原木制成的搖椅輕輕搖晃,少年蝦仁正慵懶地躺在上面,手中拿著一把大蒲扇,有一搭沒一搭地扇著風(fēng),旁邊散落著幾本泛黃的小說和一碟切好的鮮果,他邊吃邊看,臉上洋溢著滿足與愜意。
爽!太爽了!
“哎,這穿越的日子,雖說沒了WiFi和空調(diào),但勝在風(fēng)景獨好,生活悠閑啊?!蔽r仁心里暗自嘀咕,嘴里還嚼著一塊甘甜多汁的桃子,汁水順著嘴角滑落,他也不在意,直接用袖子一抹,繼續(xù)沉浸在書中的世界。
回想起穿越前的自己,不過是21世紀(jì)一名普通的打工人,每天忙忙碌碌,為生活奔波。
有一天不知道那個出生司機偏偏不知死活故意別車在他的車前面。
本來吧,他晚上工作到九點就很怨氣沖天了,這不知死活的司機還敢找事。
他一怒之下直接撞了上去,本來想著反正撞壞了對方全責(zé)。
不成想沒注意撞的地方是大橋上,直接兩個掉入大江之中同歸于盡。
那次沖動之下的別車車禍,本以為只是生活的小插曲,卻不料成了他人生軌跡的轉(zhuǎn)折點。
醒來時,已身處這個完全陌生的明朝洪武年間,一個連空氣里都彌漫著歷史塵埃的時代。
“老朱那家伙,聽說對百官嚴(yán)得跟啥似的,動不動就砍頭,我可不想摻和進(jìn)去。”蝦仁撇撇嘴,心里對那位開國皇帝朱元璋有著幾分敬畏,但更多的是逃避。
眾多的穿越者蝦蝦都不愿意在老朱手底下混,說誅殺你九族就殺,誰愿意跟他混啊。
眾多蝦都認(rèn)為,那judy(朱棣)有大帝之資,給老朱當(dāng)官還不如熬到Judy那時候呢。
但在他這個蝦仁看來,與其卷入那復(fù)雜的朝政斗爭,不如在這深山農(nóng)場里種種田,看看書,享受一下古人所說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來到古代,非要認(rèn)個主子嗎?
或者說就算要推動古代的科技水平非要給皇帝打工嗎?
與其這樣還不如自私一點,大不了通過商業(yè)傳播科技。
至于能不能傳播成功那就另外說了。
正當(dāng)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時,遠(yuǎn)處傳來了一陣腳步聲,打破了這份寧靜。
蝦仁抬頭望去,只見一位衣著樸素的老者,肩上扛著鋤頭,滿臉慈祥地向他走來。
“蝦仁啊,又在看閑書呢?這日子倒是過得自在?!崩险咝χ蛘泻簦凵窭餄M是羨慕又恨鐵不成鋼。
這蝦仁以前還想著怕他坐吃山空,沒想到他給村里的許多方子來合作賺錢,沒想到真的很賺錢。
很容易就讓蝦仁又躺上了,但他們受了蝦仁的恩惠都不好說什么了。
“是啊,李伯,這可比我在現(xiàn)代打工強多了,至少不用996,還能隨時吃水果看小說?!蔽r仁笑著回應(yīng),言語間透露出幾分對現(xiàn)狀的滿足。
李伯聞言,雖然不知道他說的現(xiàn)代是什么,但他還是搖了搖頭,笑道:“你這孩子,倒是懂得享福。不過,咱們雖在深山,也得時刻記得自己的根在哪里,別忘了本分。”
坐吃山空要不得,人還是應(yīng)該每天積攢一些積蓄才能更好。
蝦仁聞言,心中一動,但隨即又恢復(fù)了那份慵懶的笑容,心想:“本分?在這個時代,我的本分就是好好享受這難得的平靜生活吧。”
于是,他繼續(xù)搖晃著椅子,扇著風(fēng),看著小說,享受著這份來之不易的躺平時光。
就在蝦仁悠哉游哉地享受著他的“山中皇帝”生活,啃著水果,翻著從不知哪個犄角旮旯翻出來的“古早穿越小說”時,一群深山里的村民跟被山精野怪追似的,呼哧帶喘地沖進(jìn)了他的小院,那架勢,好像山外頭正上演著“喪尸圍城”呢。
“哎喲喂,蝦仁,你還在這兒悠哉呢!快別看書了,咱得聊聊正事!”村長老李頭一臉焦急,仿佛天塌下來都得蝦仁去頂。
蝦仁一臉懵圈,手里的桃子差點掉地上:“啥?我這不是在忙正事嘛,享受生活??!咋了,山外頭開唱大戲了?”
村民們七嘴八舌地開始解釋,原來啊,最近山外風(fēng)云變幻,江西貴溪那旮旯出了檔子大事兒。
說是有個夏伯啟和他侄子,倆人鐵了心要當(dāng)元朝的“忠實粉絲”,死活不愿給咱大明朝的朱皇帝打工。
結(jié)果你猜怎么著?這倆哥們兒一合計,咔嚓咔嚓,自己把左手大拇指給剁了,說是“斷指明志”,絕了當(dāng)官的念想。
“結(jié)果呢?結(jié)果呢?”蝦仁聽得津津有味,跟聽評書似的。
“結(jié)果?嘿,朱元璋那暴脾氣能忍?直接龍顏大怒,下令把他們倆的腦袋搬了家,還連帶著把全家老少都給‘打包處理’了,那叫一個慘?。 贝迕裥堖呎f邊搖頭,仿佛親眼見證了這一切。
蝦仁一聽,手里的桃子不香了,小說也不看了,直接開啟了吐槽模式:“我說這老朱啊,人家不愿做官是自由,你老人家至于這么狠嗎?逼得人家自殘不說,還整個滿門抄斬,這得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怨??!這不擺明了告訴大伙兒,要么乖乖聽話,要么就等著‘領(lǐng)盒飯’嘛!”
村民們一聽,紛紛點頭附和,小院里頓時充滿了對老朱“獨特”治國方式的各種調(diào)侃和吐槽。
蝦仁更是越說越來勁,仿佛自己成了這深山里的“時事評論家”,只不過評論的內(nèi)容嘛,多少帶點荒誕色彩,讓人聽了既想笑又感慨。
這時候,村里的大喇叭李大嬸突然插話進(jìn)來,那聲音洪亮得仿佛能直接穿透云層,讓山里的鳥兒都嚇得多飛了幾圈:“哎喲,你們還記不記得蘇州那倆才子,姚潤和王謨啊?
倆人也是倔脾氣,死活不愿意給朱元璋打工,結(jié)果嘛,‘咔嚓’一下,也是全家總動員去了閻王殿報道,連帶著家當(dāng)都被充了公?!?br>
蝦仁一聽,眼睛瞪得比手里的桃子還大,差點沒把自己噎著:“喲呵,這老朱還真是‘一視同仁’啊,文化人都不放過。我說,他是不是覺得自個兒是文曲星下凡,看誰不順眼就得‘下凡’收拾一番?”
果然啊,在老朱手底下當(dāng)官太危險了,不愿意當(dāng)官也是一種罪。
前面的還能說清除余孽呢,這次人家就想舒舒服服過自己小日子,老朱不愿意就殺了,這也太狠了。
旁邊的小王子(其實是個村里的小伙子,因為長得清秀被大家這么叫)接過話茬,一臉神秘地說:“更絕的還在后頭呢!你們聽說那個‘鏟頭會’沒?老朱皇帝對那些躲進(jìn)寺廟,想裝和尚道士逃避現(xiàn)實的元朝遺民,那是恨得牙癢癢。
他老人家靈機一動,想了個絕妙的法子——找了幾十號人,挖了個大泥坑,把這些個‘頑固分子’腦袋朝上埋進(jìn)去,然后就跟開聯(lián)歡會似的,拿起大斧頭,‘砰砰砰’,一斧子下去,好幾顆腦袋齊刷刷飛上天,那場面,嘖嘖,比過年殺豬還熱鬧!”(1)
蝦仁聽得目瞪口呆,手里的扇子都忘了搖,水果也忘了吃:“這……這簡直就是現(xiàn)實版的‘砍頭大會’??!老朱這創(chuàng)意,我算是服了,簡直是‘腦洞大開’的鼻祖。不過話說回來,這‘鏟頭會’聽起來怎么這么像村里小孩玩的泥巴游戲升級版呢?”
老朱就是老朱啊,果然是正兒八經(jīng)的農(nóng)村孩子出身,當(dāng)了皇帝玩的還是和以前一樣的。
“哈哈哈哈哈哈”眾人一聽,頓時哄堂大笑,連原本緊張的氣氛都被這股子荒誕勁兒沖得煙消云散了。
反正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根本就牽扯不到他們身上。
朱皇帝這次殘暴是殘暴,但是對于農(nóng)民他還是很寬容的,那稅收可比元朝少了不止一點啊。
而蝦仁也不認(rèn)為自己是讀書人,打穿越起,他就自小生活在這個村里,就沒有出去考過一點功名。
讀書人遭殃,關(guān)他什么蝦仁什么事情?。?br>
但蝦仁不知道的是,在南京城的朱元璋已經(jīng)對讀書人不愿做官感到了震怒。
(1)出自明朝呂毖編寫的書籍《明朝小史》記載:帝既得天下,惡勝國頑民,竄入緇流,乃聚數(shù)十人,掘一泥坑,特露其頂,而用大斧削之。一削去頭數(shù)顆,名曰“鏟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