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丞,皇上讓你速去見他,說是要帶你去個老地方。”
“好,有勞毛檢校帶路!”
聽了毛驤的話,劉基沒有片刻猶豫,甚至比毛驤還要著急。
皇上說的老地方,劉基當然一下子便猜到了是什么地方。
前兩日,他因為楊憲的案子被皇上叫了過去,原本想著順勢告老還鄉(xiāng),沒想到,卻跟著皇上一起去了天牢,看一看太子最近一直往那里跑究竟是做什么,卻在那里和皇上一起,聽了一番驚世駭俗的言論。
至今想起,仍舊心有余悸。
特別是楊炎給太子留下的課業(yè),由封王戍邊戰(zhàn)略衍生出來的天下養(yǎng)朱問題,他這兩天也一直在思考。
皇上叫自己一同前去,看得出來也是非常重視這個問題……
……
太平門外的天牢。
朱元璋帶著劉基和毛驤再一次來到了牢房邊上的竊聽密室中。
這一次的準備明顯比上一次要充分得多。
朱元璋甚至讓毛驤泡來了一壺茶,一邊品茶,一邊聽著一墻之隔的牢房中的動靜。
牢房中,朱標同樣備好了酒菜。
楊炎也不客氣,一邊悠閑的吃著好酒好菜,一邊和朱標說著話。
“黃公子,你覺得從天牢中越獄出去有幾成概率?”
“越獄?”
朱標聞言一怔:“先生想越獄?”
楊炎點了點頭:“不瞞你說,我想出去看看,看看大明的世界,就算因此身死也無所謂,不知道黃公子可否助我?”
只要自然死亡,就能回到原來的世界。
楊炎如今雖然抱著等死的心態(tài),但是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他還是想要出去看一看,看一看這個沒有手機,沒有網(wǎng)絡,沒有各種高科技的古代世界,看一看漢人的最后一個王朝輝煌的樣子。
也不枉穿越過來一趟。
雖然不知道能不能給大明帶來一些改變,但楊炎還是想盡可能的留下一些東西。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這也是他為什么盡心盡力教導眼前這位頗有學識的黃公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標當然不知道楊炎心中的想法。
不過在聽了楊炎的話以后,朱標還是非常認真的點了點頭:“我愿意幫助先生,只不過……”
“此事不可操之過急。”
楊炎點了點頭。
從天牢中越獄出去,確實不是易事,需從長計議。
而事實上,朱標心中已經(jīng)在盤算不是幫楊炎越獄,而是如何給楊炎脫罪,他本就是仁慈之人,不欲因為楊憲一案過多殺戮,更何況是像楊炎這樣擁有大才之人。
在他看來,楊炎的才學更在楊憲之上,甚至可以說楊憲都不足以和楊炎相比較,楊炎的知識和思想已經(jīng)讓朱標一次次的豁然開朗,茅塞頓開,醍醐灌頂,驚為天人。
這樣的人,不應該被埋沒在暗無天日的天牢之中,更不應該被斬首。
他是真正的王佐之才,應該像北宋儒學家張載所說的那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無論如何,朱標都會想辦法保住楊炎。
只不過現(xiàn)在說這些還不是時候,朱標還是想以一個普通人或者說一個學生的身份與楊炎交往,這樣楊炎才不會有顧慮,才可以暢所欲言。
朱標轉(zhuǎn)移話題,道:“先生上次留的課業(yè),我回去好好思考了一番,有了一些想法,不知道對不對?”
“說來聽聽?!?br>
楊炎也來了興致,他對于這個黃公子還是很喜歡的,溫文儒雅,知書達理,最難得的是,他有思考能力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
能夠接受超越時代局限的知識,并且能夠獨立思考,殊為難得。
朱標正色道:
“如果堅決貫徹封王戍邊戰(zhàn)略,按照現(xiàn)有的藩王宗室的制度,太子以外的皇子授予親王,親王嫡長子世襲親王,其余兒子都封為郡王,郡王嫡長子世襲郡王,其余兒子都封為鎮(zhèn)國將軍,
以此類推,鎮(zhèn)國將軍之后是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zhèn)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到了奉國中尉以后,不再遞降,以此爵位 世襲罔替,也就是說,奉國中尉的世世代代的所有子孫皆封為奉國中尉?!?br>
“從親王到奉國中尉,一共是九個等級,那么幾代人之后,就會出現(xiàn)在籍宗親數(shù)量急劇膨脹的問題,這將會給朝廷的財政帶來極大的壓力?!?br>
“當朝廷無法承受供養(yǎng)皇室宗親的巨大財政壓力,那么就會將這個壓力傳導到地方,而隨著宗室子弟的越來越多,地方也會逐漸被壓垮?!?br>
“到那個時候,面對財政上巨大的壓力,朝廷再想要削減藩王宗室的俸祿已然非常困難,因為涉及的人數(shù)太多,必然會招致藩王宗室的強烈反對,甚至會出現(xiàn)藩王聯(lián)合造反的情況?!?br>
“先生所說的天下養(yǎng)朱的狀況就會出現(xiàn),不斷增長的皇室宗親,將會活生生的吃垮大明!”
對于朱標的分析,楊炎點了點頭,露出贊賞的目光。
朱標受到激勵,信心更足了,繼續(xù)道:“所以學生認為,朝廷是不是應該從一開始就限制皇室宗親的無限制發(fā)展?”
“皇室宗親的爵位,世襲罔替,到了九代之后的奉國中尉,便不再遞降,奉國中尉的世世代代的所有子孫皆封為奉國中尉,這樣就導致了奉國中尉這一爵位的人數(shù)無限制增加,最終出現(xiàn)不可控制的局面。”
“所以,朝廷是不是可以來一手釜底抽薪,九代之后,也就是國中尉以后,不再繼承爵位,轉(zhuǎn)為平民,自力更生,不再由朝廷供養(yǎng)?!?br>
“如此一來,就不會出現(xiàn)皇室宗親人數(shù)不受控制,瘋狂增長的情況,后世朝廷供養(yǎng)皇室宗親的壓力,也就大大減少,杜絕天下養(yǎng)朱的情況發(fā)生?!?br>
“我覺得,甚至可以將皇室宗親的九個等級爵位也可以縮減為六個,或者七個等級,這樣讓朝廷供養(yǎng)皇室宗親的大包袱再一次大大減輕?!?br>
朱標井井有條,侃侃而談。
一墻之隔,朱元璋早就已經(jīng)笑容滿面,老父親式的驕傲之色溢于言表。
“聽聽,聽聽,標兒說得多好啊!”
“太子殿下好才學,好手段!”
一旁的劉基也是深以為然的點頭,話中雖不乏順著皇上的恭維之意,但亦是發(fā)自肺腑的贊賞。
他也曾教導過朱標,朱標的確是一位難得的優(yōu)秀儲君。
這時,只聽朱標道:“只不過我剛剛說的這個政策,其實已經(jīng)等同于削藩,憑借的僅僅是對百年之后的推測,無相關的依據(jù),恐怕很難去說服當今圣上推行這個政策?!?br>
朱標了解自己的父親。
他也曾多次與朱元璋有過政見上的爭執(zhí),但他每每希望實行“寬通平易之政”,最終卻多因與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難行其道。
朱元璋雖然愛護他,當終究還是封建家長的那一套,父為子綱。
所以,他喜歡和楊炎交談,因為總是可以暢所欲言,只不過說歸說,做歸做,他沒有信心用一個兩百年后的推測去說服朱元璋。
然而,楊炎卻是笑著搖了搖頭,道:“黃公子此言差矣,你剛剛說的政策并非沒有依據(jù),不知道黃公子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先生請講!”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楊炎的話音落地,一墻之隔的朱元璋眸光陡然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