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緝拿,中樞的人敢去度田,溫和點的,檔案不慎遺失,激烈一些的,欽差住處走水。
光武帝能再造炎漢,能度田嗎?度田之事,更難于打天下!
不然為何中樞置若罔聞?
這不是一鎮(zhèn)一府,是全天下都在這樣做!
天下事難就難在這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誰敢管?誰管誰就是與天下百姓為敵!
至于誰是天下百姓?解釋權在天下百姓手里。
張居正沒有直接解釋有司怎么不緝拿的問題。
反而嘆了一口氣,指著另一卷:“殿下,這一卷是歷代人口之數(shù)?!?br> 朱翊鈞識趣地略過了方才的話題,翻開另一卷。
張居正說道:“殿下不妨看看洪武年間,戶數(shù),口數(shù)?!?br> 朱翊鈞找到地方,念道:“洪武年間,戶數(shù)一千萬,口數(shù),五千八百萬?!?br> 這些他還真不知道。
倒是滿清時期,那句四萬萬同胞的臺詞比較熟悉。
不過這五千多萬跟四億差的也太多了吧。
心中想著,朱翊鈞沒等張居正開口,又識趣地找到如今的:“隆慶六年,戶數(shù)一千萬,口數(shù)六千二百萬?!?br> 他愕然抬頭:“丁口比之開國之初,增長這般微末!?”
他適時地展現(xiàn)了一下自己的智力,舉一反三。
“殿下聰慧過人?!睆埦诱滟澮环盅a充道:“西漢元始二年,便有五千九百萬之丁口?!?br> 元始二年,也就是西漢末年,一千多年前了。
朱翊鈞不恥下問:“閣老,是因為百姓淪為佃戶后,大戶會藏匿丁口?”
大明如今是收人頭稅的。
小老百姓沒有逃稅的能力,但大戶就不一樣了。
勾結地方,十成人口,報上去三成就夠良心了。
張居正躬身下拜:“圣明無過殿下?!?br> 朱翊鈞連忙將他扶起,口中嘆道:“我明白閣老的意思了。”
他故意裝蠢問了一句,地方官府怎么不抓逃稅的大戶,張居正用丁口來回答了他。
因為地方大戶,不僅有地!還有人!
官府敢追究嗎?
好,就算你是個硬骨頭,敢破家滅門,那別的隱匿田畝丁口的大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