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李老頭每三個月都會準(zhǔn)時前來,一待就是兩天,為大家解決這 “頭等大事”。
李老頭先是笑著招呼一位頭發(fā)斑白的老人坐下,動作輕柔地為老人圍上白布,手法嫻熟而又細(xì)致。
他一邊剃著頭發(fā),一邊與老人親切地嘮起家常:“張大爺,最近身體咋樣啊?”
“挺好的,就盼著你來給我剃個頭,精神精神?!?br>
兩人相談甚歡,歡聲笑語不斷,氣氛格外融洽。
孩子們則在一旁好奇地張望著,時不時爆發(fā)出一陣歡快的笑聲。
祠堂坐落于村子的一角,古樸而又莊重。
里面有幾間專門供外人居住的房間,李老頭每次來都住在這里。
忙碌了一下午,夕陽漸漸西斜,余暉灑在大地上,李老頭收拾好工具,朝著祠堂走去。
他走進(jìn)房間,放下行李,先是認(rèn)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隨后緩緩走到供奉著祖先牌位的地方,恭恭敬敬地拿起香,點燃,穩(wěn)穩(wěn)地插在香爐里,深深地鞠了一躬。
今天卻出現(xiàn)了個很少碰見的熟人,劉老頭,風(fēng)水先生老劉,便是這一帶土地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足跡遍布周圍山川田野,憑借著對風(fēng)水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藝,為村民們排憂解難,趨吉避兇,早已成為村民們生活中無可替代的關(guān)鍵人物。
老劉身形清瘦,歲月的風(fēng)霜在他面龐刻下了一道道或深或淺的皺紋,始終掛在嘴角的和藹笑容,卻讓人倍感親切。
他平日里總是背著一個洗得有些發(fā)白、邊角都微微磨損的破舊布包,這布包看著不起眼,里面裝的可都是他看風(fēng)水的 “寶貝”,每一樣都承載著他多年來的風(fēng)水實踐與傳承,凝聚著古老風(fēng)水文化的精髓。
李老頭:“老劉頭,今天什么風(fēng)把你吹這來了,我們有段時間沒見了吧?!?br>
看著這個也是破落的熟人,李老頭也是很無語了。
老劉:“老李啊,這你家啊,你能來我不能來?
看你哪窮酸樣,哼?!?br>
說完兩人大笑了起來,笑聲中夾雜了許多東西,突然笑聲戛然而止,相互看了眼同時說道:“門口抽一個”默契的讓人心疼,但在兩人心里確實很舒心。
第二天天邊才剛泛起魚肚白,村里的李大叔家便熱鬧了起來。
李大叔操勞了大半輩子,省吃儉用,終于攢夠了蓋新房的錢。
在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