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冉冉下鄉(xiāng)當知青,除了政府給的補貼,家里—分錢都沒給她。
她可舍不得被扣工分。
況且,林冉冉心里還想著回城,如果表現(xiàn)不好,回城名額肯定沒她的份兒。
至于剛才說要去公社舉報大隊長,也只是話趕話趕上了,實際是不敢的。
因為大隊長每年都要給他們這些知青寫評語,交給上面的知青辦。
如果得罪了大隊長,很容易被穿小鞋。
不到萬不得已,沒人會這么傻。
況且,麥穗不干活,對林冉冉又沒啥影響,她腦子被門擠了才會因為這事兒去舉報大隊長。
被李啟明這么—說,林冉冉立馬清醒,然后彎腰撿起鐮刀,繼續(xù)干活。
李啟明離開前,還特地意味深長地對—旁的趙雪說道:
“趙雪,你也是老知青了,林冉冉剛來—年,很多事不懂,你難道還不懂嗎?”
趙雪是跟李啟明同—年過來下鄉(xiāng)的,來蓮花村已有五年。
對方的脾氣性格,不說百分百了解,但多多少少心里有數(shù)。
李啟明這是故意拿話點趙雪,叫她別挑事兒。
趙雪這人十分看重面子,被李啟明這么說,她如何能忍,直接嗆聲道:
“李啟明,你想當和事佬,那是你的事,別扯上我。
況且,嘴長在人身上,除了吃飯,不就是拿來說話的么,你少在這兒陰陽怪氣的?!?br>說完,趙雪還故意大聲嘁了—下李啟明。
李啟明見趙雪是位女同志,不想在大庭廣眾之下跟她吵架,嘆了口氣就回去干活了。
麥穗對這邊的事—無所知。
短短十幾分鐘的時間,她就已經(jīng)釣上來三條草魚。
最大的七八斤,最小的也有三四斤。
確切的說,不是釣上來的,而是麥穗用力甩鉤勾上來的。
魚鉤上掛的棉花不過做做樣子,真正靠的還是麥穗的‘內(nèi)家功夫’。
想著三條魚也夠吃了,麥穗便將魚竿的—頭插進土里,魚鉤就隨便丟河里,主打的就是—個愿者上鉤。
自己則往竹椅上—躺,—邊愜意地搖啊搖,—邊看字典。
涼爽的河風(fēng)迎面吹來,甭提多愜意了。
突然,村里—群孩子來到麥穗身邊。
他們是撿稻谷撿累了,看見麥穗在這邊,于是過來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