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用得太次,后期容易出問題?!?br>
我攥著口袋里所剩無幾的錢,喉嚨發(fā)緊:“能不能便宜點?”
他嘆了口氣:“看在小林的面子上,材料成本價給你,人工我找?guī)讉€學徒,只收個辛苦費?!?br>
就這樣,在各方幫助下,店鋪總算趕在預定時間開業(yè)。
開業(yè)初期生意火爆,可沒過多久,各種問題接踵而至。
服務員小王是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做事毛手毛腳。
有次給顧客上湯,不小心灑在客人身上。
那是位穿著名貴西裝的中年男人,當場就黑了臉,拍著桌子要投訴。
我一邊賠禮道歉,一邊提出賠償干洗費用,好說歹說才平息事端。
可這事卻像長了翅膀,在店里傳開了,不少顧客開始用懷疑的眼光打量我們。
我意識到,員工培訓刻不容緩。
每天閉店后,我都會組織大家開會,從端茶倒水的姿勢,到應對顧客投訴的話術(shù),一項一項地教。
還制定了獎懲制度,表現(xiàn)好的員工月底有獎金,犯錯的則要扣除相應工資。
小王因為那次失誤,被扣除了半個月獎金,他委屈地紅了眼眶:“周哥,我不是故意的。”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知道,但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你要是想把錢賺回來,就給我好好干?!?br>
然而,更大的危機還在后面。
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一位戴著金絲眼鏡的中年女人氣勢洶洶地沖進店里,身后跟著兩個扛攝像機的人。
她舉著手機,屏幕上是一張照片 —— 咬了一口的餅里,赫然躺著半截頭發(fā)。
“我可是美食博主,你們店衛(wèi)生這么差,必須給個說法!”
她尖著嗓子喊道,攝像機的鏡頭對準了慌亂的顧客和手足無措的店員。
我的大腦瞬間一片空白,強作鎮(zhèn)定地說:“女士,這可能是個誤會,我們一定會徹查……誤會?”
她冷笑一聲,“我已經(jīng)發(fā)了視頻,網(wǎng)友們都等著看你們怎么狡辯!”
店里的顧客紛紛放下碗筷,交頭接耳,有人直接起身離開。
接下來的幾天,我陷入了噩夢般的境地。
網(wǎng)上的評論鋪天蓋地,負面消息如潮水般涌來。
店鋪評分直線下降,外賣訂單量銳減,連老顧客都不再光顧。
我每天抱著手機,瘋狂地回復評論,解釋事情經(jīng)過,可網(wǎng)友們根本不買賬,甚至有人扒出